世界攝影史——布列松:決定性瞬間
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 2017-07-04 攝影君身邊很多朋友喜歡攝影,尤其是黑白攝影,畢竟廢片修成黑白後可以成為「大師級」的藝術照,對吧?在攝影的發展歷史中,有一位攝影大師不可不提,那就是——「決定性瞬間」理論的創始人:布列松。
決定性瞬間:攝影史上最偉大的美學概念
所有抓拍的經典都出自瞬間,用布列松的話說,叫「決定性瞬間」。但在這裡,「決定性瞬間」是半完成時態,我們看到的是「決定性裁切」。布列松站得太遠,只能後期裁出精確,完美的瞬間;柯特茲,侯登科一樣裁切。「啪!」地一下拍了,經典還需修改。
心靈之眼:決定性瞬間,布列松談攝影 – 我與我共存亡
心靈之眼:決定性瞬間,布列松談攝影 L’imaginaire d’après nature 作者:亨利‧卡提耶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 譯者:張禮豪,蘇威任 出版社:原點 出版日期:2014/08/07 這本書籍我買來以後擺著很久了。不知為何,我對於法文翻譯的書籍老是有某種閱讀障礙
何藩:決定性的瞬間
何藩的傳承 何藩以照片所記錄的香港面貌,大部分已不復存在,然而新生代仍可透過他的經典攝影作品,了解昔日香港。何藩的攝影手法亦體現了法國攝影大師亨利.卡地亞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稱之為「決定性瞬間」的精神。
如何掌握「決定性瞬間」?
「決定性瞬間」這個詞幾乎與布列松變成同義詞了。決定性瞬間是在於所有事物都有那麼幾分之一秒,加上攝影師的觀察,同時按下快門的瞬間,所有元素都呈現當下最“和諧”或是“最具情境描述力”的狀態。 “當畫面的結構組成(景觀的,靜態的)與對象的動作姿顏(內在的,動態的)融合成
瞬間召喚:布列松的眼界與視象
」而當「決定性瞬間」被作為布列松一本攝影書名時,他這樣解釋它的「攝影」定義:「當畫面的結構組成(景觀的,靜態的)與對象的動作姿顏(內在的,動態的)融合成最能訴說,也是最能顯露場面配置之精華的一瞬間,就是決定性瞬間。
天下雜誌-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雜誌
布列松的鏡頭,不只見證20世紀幾次重大歷史風雲,包括西班牙內戰,甘地遇刺,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與共產主義的崛起,以及1968年巴黎學生運動等,他獨特的視角,構圖美學,以及他提出「決定性的瞬間」概念,在在影響攝影史。
卡提耶-布列松: 世紀一瞬間 (豆瓣)
導讀 我和永恆的瞬間 柯錫杰 導讀 瞬間招喚:布列松的眼界與視象 張照堂 導讀 拍下決定性的瞬間:布列松 謝三泰 第一章 一九 八~一九二七:卡提耶-布列松的出生和家庭 「錢從哪裡來? 」這個問題糾纏卡提耶布列松一生。他認為金錢帶有骯髒,不潔及不道德的本質。
困難的樂趣,未定的瞬間(下篇)
2. Henri Cartier-Bresson著,張禮豪,蘇威任譯,《心靈之眼:決定性瞬間—布列松談攝影》(L’imaginaire d’après nature),臺北:原點出版,2014。 3. Galassi, Peter. Henri Cartier-Bresson: The Modern Century. New York: Modern Museum of Art, 2010. 4..
布列松:抓住永恆的瞬間
布列松:抓住永恆的瞬間(精裝) – 名人傳記, 陳佩萱/放藝術工作室(繪), 9789571461656 PChome線上購物 –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‧轉載必究 聯絡我們 隱私權聲明 106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5樓 電話(不含例假日):02-2326-1460 (本公司不會以此電話號碼撥打給您,如有來電顯示此